今天我们带来的是两款顶级无线降噪蓝牙耳机产品,一个是索尼全新旗舰WH-1000XM4另一个是 Bose 700,这两款都是目前家用无线降噪耳机里的顶级产品,都拥有着顶级的音质和优质的降噪效果,对于外观方面也各有所长,但是到底哪个更胜一筹,接下来就小编来做个对比。
| 外观设计篇
两台旗舰产品外观设计方面依然延续了各自家族设计基因,Bose略显时代感,而索尼WH-1000XM4此次采用一体化哑光设计,在质感上有所提升。光从外观来看,两者不分伯仲。
两款耳机的收纳包大小相似,但打开包装你会发现内部格局却有所不同。Bose单纯地直接将产品简单放入,而索尼则是通过折叠,将耳机的体积做到了最小,同时将耳机连接线等配件产品也放入其中,在日常使用和出差中可以更好的收纳不易丢失。由此可见,两款产品在体积对比及空间利用方面Sony更胜一筹,Bose就略显粗糙了。
按键及操控部份对比,Bose 700实体操控键较少,虽设计感傍身,但标注却不是很清晰,对于新用户来讲,说明书的重要性很大。而索尼WH-1000XM4则相对来说按键更丰富一些,操作也更佳方便,尤其是触控面板部分,虽然两者均为触控操作,但是由于Bose 700中间的支柱分割,给操作多少带来了一些不便。索尼WH-1000XM4的超大面板,随手一滑就能完成操控,尤其是在上下班挤地铁的时候真的很方便,同时在佩戴上,1000XM4的舒适度也明显更好,小编个人认为从操纵及佩戴来讲,WH-1000XM4有着显著的优势。
此外,在Bose 700产品设计方面有一点小编有些不理解,四麦克风的收音设计为何不分散布局在耳机的四周而是都在同一侧,这样的排列方式是否会对环境音的分析与处理不够全面。反观WH-1000XM4,耳机两侧均有麦克风的搭载,形成的多麦克风系统,让其收音能力更加均匀地分布,由此形成了对环境音的准确判断。
| 降噪效果篇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两款产品主打的降噪部分,看看这两款产品在降噪方面不管是软件芯片还是硬件设置都有哪些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到底哪款更胜一筹,我想这也是很多用户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逐一聊聊。
索尼在降噪领域的地位其实我们不必多说,尤其是芯片部分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一直领先整个行业,WH-1000XM4作为新旗舰产品,配备了新升级的HD降噪处理器QN1、多麦克风系统以及高性能蓝牙芯片。
在索尼WH-1000XM4的两侧耳机中,均搭载前后双反馈麦克风,优点就是可以灵敏地捕捉周围不同频段的环境噪音,对采集到的音乐、语音和噪音信号进行每秒超过700次的感应,并进行实时的降噪优化。
降噪环境测试1:车水马龙的城市里
为了测试索尼WH-1000XM4的降噪能力,我们先测试下在城市的大马路上降噪效果,打开降噪后,降噪的效果完全超出预期,走在路边,会感觉路上汽车的胎噪变得轻柔,鸣笛声被柔和的处理,几乎不会刺激到耳膜。
降噪环境测试2:上下班的地铁高峰期
接下来看看索尼WH-1000XM4在上下班的地铁高峰期的降噪效果,开启降噪后,表现也相当喜人。因为地铁相对安静的原因,听不到列车疾驰而过的声音,加上地铁上对话较轻,四周都是静悄悄的。可以说,索尼WH-1000XM4满足了我在地铁上想要安静下来放松自己的需求。
通话场景测试1:嘈杂的联合办公场景
此外,索尼WH-1000XM4在语音通话的降噪效果上也非常出色,实际测试中,我处于嘈杂的办公室,可以轻松的听到对方的声音,而我的声音经过耳机底部的收音口清晰的收集后并通过降噪处理器QN1的处理,将环境音过滤,传达给对方一个清晰的语音信息,这点特别适合在办公室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环境的办公一族,尤其是程序员们,可以静心的码字码代码。
通话场景测试2:餐厅、地铁等生活场景
耳机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它的通话能力也十分重要。当我身处公司餐厅、地铁、马路上时,不管外面环境多么嘈杂,我都可以清晰的听见对方的声音,也可以将自己的声音完整的传达给对方,这一点对于经常外出接听电话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Bose 700的降噪效果。打开降噪后,戴上耳机,身边的噪音有明显的减弱,不过还是有远方的谈话风飘进耳朵,播放一首音乐后,身边的环境才相对安静,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同样的场景下,戴上Bose 700走在路边,路上汽车的胎噪和鸣笛声变得轻柔,不过还是能感觉到路上繁杂的汽车声。在地铁上,Bose 700表现较为不错,可能是因为车厢较为安静,戴上Bose 700几乎听不到杂音。
Bose 700在语音通话部分效果表现尚可,可以把周围环境音进行处理,可以听见清晰的通话,同时也能传达清晰的语音给对方,语音通话的降噪处理能力不能说是高水平,但基本合格。
通过在室内和室外的降噪效果对比,WH-1000XM4的表现可圈可点,不管在何种环境上,都能有效屏蔽外界的噪声,可以让人注意力可以更集中。Bose 700就稍逊一筹,在室内的表现不错,可是遇到室外这种较为嘈杂的环境上,Bose 700的降噪效果有点差强人意。
| 智能体验篇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WH-1000XM4在功能上的更新。对于我们做编辑的来讲,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奔波,参加活动,去专访在或者去影棚的路上,很多时候特别想带上耳机让自己在路上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但经常又会过于专注坐过站,还有的时候参加新品发布会的路上,会遇到其他家媒体老师也去参会,这个时候就会寒暄几句,然后就会摘下耳机。
智能亮点1: 智能免摘对话功能,自动切换环境音模式,方便与人交流
对于我来讲,摘下耳机就意味着发型的凌乱,但又没有办法,自从用了索尼WH-1000XM4以后,这些问题都不会在困扰我了。索尼WH-1000XM4自带更的智能免摘对话功能,减少发型凌乱的尴尬,让我要在开启交谈时,耳机会自动暂停正在播放的音乐并滤入环境声,无需手动操作暂停音乐,在对话结束后,耳机又会自动恢复播放,这个功能真是大写的优秀。在专属App内,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使用习惯,选择智能免摘功能的对话结束后启动时长及感应灵敏度,同时更可以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该功能,是不是十分的方便呢!
智能亮点2:佩戴感应,检测佩戴者的使用状态,实现自动暂停播放音乐
索尼WH-1000XM4还有一个重要的智能化功能就是「佩戴感应」,这个功能十分让人惊喜,在左耳罩中新加入了一枚距离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二合一的传感器模块,专门用来检测佩戴者的使用状态,当检测耳机被摘下时,会自动暂停音乐,重新戴上后,便又会再次自动播放,体验十分人性化,也大大节省了耳机电量。
而对于Bose 700来说,类似的功能和索尼耳机已有的快速功能相近,需要进行按键触碰,才能实现与他人的对话,以及摘下耳机后,音乐不会停止,会一直播放。由此可见WH-1000XM4的新功能更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 续航性能篇
除了关注上文提到的外观、降噪,我们更加在意续航性能,经过这么久的使用,索尼WH-1000XM4的续航在我使用的耳机设备内是最好的。大约估算了一下,我连续使用的时间大概有两三天还有电量,保守估计30h的续航时长是不在话下,值得一提的是索尼WH-1000XM4支持快充模式,充电10分钟可使用约5小时连续播放。
此外,索尼WH-1000XM4搭载的佩戴感应功能很是实用,它通过耳机内置的传感器来检测耳朵佩戴状况,在放歌的时候摘下耳机音乐会自动暂停,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电量。
反观Bose 700,官方宣称的续航20小时,比WH-1000XM4足足少了10个小时,同时还不支持快充功能,由此可见,在续航上,WH-1000XM4已经遥遥领先。
| 音质体验篇
接下来我们来讲重点部分音质,首先必须承认这两款产品都是业界领先水平,音质都没得说,但是对比体验我们还是要有针对性的聊一聊两者到底存在哪些区别和各自有哪些优势。
首先我们先说索尼WH-1000XM4,索尼是业界公认的音频领域的佼佼者,尤其是声场打造和环绕立体声方面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之前有幸体验过索尼的高水准音频实验室,在封闭的空间内,让体验者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具体方向,和优质的音频优化技术,索尼将这一技术充分融入到耳机里,让佩戴者可以有更好的空间感,置身其中让音乐更有层次。
Bose 700作为一家在音频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也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音质的把控也非常好,尤其是在安静的环境下,高音与低音的处理给佩戴者一种沉浸式的倾听体验。接下来,我们来通过同一首歌曲的实际播放效果来对比一下这两款耳机的音质表现。
小编选择了《Back to Me》这首歌,节奏感强,多种乐器融合在这首歌里,还是比较能检验出耳机的音质水准。首先说说索尼WH-1000XM4的试听体验,电吉他的开场显得格外空旷,紧接着架子鼓与其他乐器的介入,让你有一种置身其中的错觉,歌手开场的一瞬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感觉,尤其是体验的时候是晚上关灯躺在床上,一句话置身其中仿佛就在演唱会现场,而且是正中间。Bose 700表现也不俗,不过对架子鼓和其他乐器的介入的声音处理的不太细腻,层次感空间感也表现不足,有一种所有的音符都在一条管道被传出过来的感觉,音质非常出色,但是仔细体验过后会发现少了一些索尼WH-1000XM4的高级感。
从音质体验上,索尼WH-1000XM4层次感丰富不同乐器呈现出的不同频率与节奏,又高度还原了每一种乐器的特点与音准,Bose 700层次感空间感欠佳,有点稍逊一筹。
| 总结
在两款产品的对比下,显而易见是索尼WH-1000XM4更加优秀。众所周知,索尼在无线蓝牙耳机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并且在无线降噪领域也是独霸天下。通过上文两款耳机的实际体验,索尼WH-1000XM4所搭载的成熟的无线降噪和优异的音频技术,让我对索尼这个品牌更加偏爱,如果你需要一款降噪耳机,恰好对音质也有个严苛的要求,索尼WH-1000XM4这款标杆级无线降噪耳机无疑是你最佳的选择。(来源:数字烙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